第一部英文小說《花鼓歌》即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被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和電影,在紐約和倫敦連演將近三年,二戰後在美最早以中國人題材撰寫英文小說的知名華人劇作家黎錦揚(C.Y. Lee),本月8日在其西好萊塢的Hayworth路上的西班牙洋房中安然離世,享年104嵗。「登上世界音樂劇巔峰第一華人」,成爲其畢生寫照。友人表示,黎錦揚當天晚上是在睡眠中安然離世,之前沒有任何病痛。與黎錦揚相識十多年的友人玉蓮表示,不久前到家中看望老先生時,黎老一度笑說自己有點擔心年紀愈來愈大,在生命的最後可能會遭遇身體上的折磨,但老人家走得非常安詳。她表示,黎錦揚一生樂觀、節儉,即便在百歲高齡時,一旦談起文學和電影,永遠眉飛色舞,給人留下非常深刻印象。•最後歲月 仍念故土故人記者曾在三個月前專程將之前採訪黎錦揚的專訪送到他家中,並為他帶去他喜歡的湖南家鄉紅燒肉,「我大半生都生活在美國,但對小時候的味道一直難以忘懷」,走過一個多世紀的歲月,在美國居住的時間兩倍於故鄉,黎錦揚在生命的最後歲月,依然非常懷念故土故人,「我還是好喜歡老家湖南菜,又愛又恨」,記得老家的工人喜歡將辣椒放在廚房的磚牆縫隙,隨時可以吃,湖南人對辣椒的愛,似乎與生俱來,小時大人吃檳榔吃得滿嘴紅色,也依然歷歷在目,可惜這些東西在美國都見不到買不到。老先生說,自己平常晚餐多是洋餐,護工從外面買回來,所以每次吃到中餐,都好高興。除湖南菜,黎錦揚還還有一大愛好就是看書報。朋友們知道他這一愛好,每次都給他帶去洛杉磯時報和世界日報,是他最開心的時候,他總說,「人要忙,忙才不走下坡,身體和腦子才一直好用」。黎錦揚年輕時攻讀耶魯大學戲劇系,兩年之後寫了一本能在學校上演的戲。之後寒窗十多年,寫出一本小說《花鼓歌》,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一位好萊塢製片商,出5萬元購買所有的版權,另一位百老匯製片人出3000元購買舞台劇版權。《花鼓歌》最後被Joseph Field, Rodgers和Hemmerstein三大名家編成歌劇,在紐約上演兩年,在英國上演將近一年,後來又由黃秋公司拍成電影,得到五項金像獎題目,贏得三項。祖籍湘潭的黎家四代單傳,黎錦揚的祖父和父親都是獨子,天命不許黎家絕種,黎錦揚的母親一生就是12個孩子,八男四女,黎錦揚則是最小的老來子,為父親所寵,長大變成頑童。•一雙兒女 活躍銀幕舞台黎錦揚一生爲人隨和,「每個地方,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故事」,他生前接受本報專訪時曾表示,寫人的故事,浪漫故事,是他的最愛。兒子Jay和女兒Angela在美國生長,都很美國化,但雙雙繼承了父親的戲劇和文學天分,Jay多年來在好萊塢執導鬼怪電影,Angela則從前活躍於脫口秀人材選拔舞台。『我不喜歡鬼怪電影,我喜歡愛情和浪漫故事』,老人說,「自己一輩子寫的十多中英文小說中,很多都是人和愛情的故事』,就連百歲高齡完成的最新近作的描述華工修建美國鐵路的『開路先鋒』,也是以主人公的愛情故事作為牽線。沒有人和愛情的故事,會很無聊。」•最大遺憾 文藝華人太少「我時常想,如果我當年在耶魯讀書的時候真因為英文不夠靈光轉學了,改行了,百老匯的舞台劇、好萊塢的電影都不會有我的分了」,老先生曾表示,凡是有中國人的故事,自己就喜歡多看一點,可惜的是從前想要很長時間裡,中國人常常被描寫成弱小猥瑣齙牙懷裡藏著斧子,我們應該將中國人堂堂正正健康積極的形象展現給大家,不過他認為遺憾的是,現在學文藝做文藝的華人還是太少,「比如我的舞想要找華人演出,都不容易,因為大家都學醫學法律去了,最後只能用菲律賓人、印度人,有點遺憾」。但在親友們眼中,黎錦揚的一生非常精采,就像他自己生前所說:一輩子幸運。


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
. . .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vieutqr1148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